AI批量抠图工具-本地运行-批量抠图-全自动抠图
开源地址:项目首页 – AI批量抠图工具-本地运行-批量抠图-全自动抠图:基于 rembg 库开发的批量图像背景移除工具,提供友好的图形界面和强大的批处理功能。 – GitCode
批量抠图工具 (Batch Background Removal Tool)
基于 rembg 库开发的批量图像背景移除工具,提供友好的图形界面和强大的批处理功能。
功能特点
- 🖼️ 批量处理: 一键处理多张图片,自动移除背景
- 🎯 智能扫描: 自动扫描待处理图片,显示处理状态
- ⚙️ 参数配置: 支持多种AI模型和输出质量设置
- 📊 精度显示: 显示抠图精度和处理统计信息
- 🖱️ 直观操作: 图形界面操作简单,支持单张图片处理
- 👀 预览功能: 可查看原图和处理结果对比
界面截图
主界面
界面副本
安装依赖
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
使用方法
- 准备图片
- 将需要抠图的图片放入
image
文件夹 - 支持格式:JPG, JPEG, PNG, BMP, TIFF, WEBP
- 将需要抠图的图片放入
- 启动工具
python batch_rembg_tool.py
- 操作步骤
- 点击「扫描图片」按钮扫描 image 文件夹
- 选择需要处理的图片(或使用批量处理)
- 点击「批量抠图」开始处理
- 处理完成的图片将保存在
success
文件夹
目录结构
koutu/
├── batch_rembg_tool.py # 主程序文件
├── requirements.txt # 依赖包列表
├── README.md # 说明文档
├── image/ # 原始图片文件夹
└── success/ # 处理结果文件夹
配置选项
AI模型选择
- u2net: 通用模型,适合大多数图片
- u2netp: 轻量级模型,处理速度快
- silueta: 适合人像抠图
- isnet-general-use: 新一代通用模型
输出质量
- high: 高质量输出,处理时间较长
- medium: 中等质量,平衡速度和效果
- low: 快速处理,质量一般
输出格式
- PNG: 支持透明背景(推荐)
- JPEG: 文件较小,但不支持透明背景
界面功能
控制面板
- 扫描图片: 扫描 image 文件夹中的图片
- 批量抠图: 处理所有待处理的图片
- 配置参数: 调整AI模型和输出设置
- 统计信息: 显示总数、待处理数、已处理数
- 进度条: 显示批量处理进度
图片列表
- 文件名: 显示图片文件名
- 状态: 显示处理状态(待处理/已处理/处理失败)
- 大小: 显示文件大小
- 精度: 显示抠图精度(处理完成后)
右键菜单
- 单独抠图: 处理选中的单张图片
- 查看原图: 预览原始图片
- 查看结果: 预览处理结果
注意事项
- 首次运行: 首次使用时会自动下载AI模型,请确保网络连接正常
- 文件格式: 输出文件统一为PNG格式,保持透明背景
- 文件命名: 处理后的文件会在原文件名后添加
_removed
后缀 - 内存使用: 处理大图片时可能占用较多内存,建议关闭其他程序
- 处理时间: 处理时间取决于图片大小、选择的模型和硬件性能
系统要求
- Python 3.7+
- Windows 10/11 (推荐)
- 至少 4GB RAM
- 支持CUDA的显卡(可选,用于加速处理)
常见问题
Q: 为什么处理速度很慢? A: 可以尝试切换到 u2netp 模型或降低输出质量设置。
Q: 抠图效果不理想怎么办? A: 可以尝试不同的AI模型,silueta适合人像,u2net适合一般物体。
Q: 支持哪些图片格式? A: 支持JPG、JPEG、PNG、BMP、TIFF、WEBP等常见格式。
Q: 可以批量处理多少张图片? A: 理论上没有限制,但建议单次处理不超过100张以避免内存不足。
技术支持
如遇到问题或有改进建议,请提交Issue或联系开发者。